質量人在企業中經常是救火隊員,不斷面對極其困難的質量問題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這當然是質量管理工作特別折磨人的地方,不過,這也是展示質量人獨特個性的擂臺。
曾經有某個時代,大家是集體中的一分子,不準有與眾不同的個性,要亦步亦趨地按照領導的要求,去完成各項工作,許多人沒有了個性,也沒有了獨立思考,于是不斷地著火,卻無人勇敢地撲救,于是廢品成了司空見慣的事。最近看到一個笑話,說是一位老師問學生,一個別的國家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,讓大家發表個人的看法。非洲學生問,什么是食物?美國學生問什么是其他國家;歐洲學生問,什么是短缺;中國學生問,什么是個人的看法。在我這個奔五人看來,這個笑話想笑話中國學生什么,心領神會。而不允許有個人意志存在的某個年代,說一樣的話、做一樣的事成了許多人不約而同的選擇。但是,從事質量管理的質量人,如果不能走出這個迷思的境地,那么就無法在公司中取得認可的江湖地位,質量管理的進步也可想而知。也就會聽到不斷地抱怨著質量不好,不好,真不好,而沒有什么辦法解決。
質量人要敢于暴露自己的短板。進廠后曾經在一線實習,那時的實習不是沒有任務的看熱鬧,而是給了一個崗位,讓我擔任質量管理”工程師“,而我剛出校門,能力卻十分不稱,甚至有些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備,坦白地講,經常成為班組里老員工嘲弄的對象。哎,*工,他們經常這樣開口,你看有這么個問題,咋辦呢?是不是這樣辦?然后給出一個明顯不對的答案,而我總是撲通一聲就跳進陷井,我看這么辦行,結果引來大家哈哈大笑,這個白帽子。在臉紅耳赤之后,我厚著臉皮,向老人打探,為什么不對呢。在得意之余,老人們亮出了底,原來是這樣。于是,我在”白帽子“的嘲笑中,不斷地知道原來不知道的知識。而有些人聰明,面對陷井,選擇沉默,于是保全了顏面,也錯過了找到自己知識盲點的”機遇“。我有時候就想,有什么呀,別人的嘲笑固然讓自己露出了不足,可是這也是學習提高的機會呀。于是我發揚光大,不斷地問,大膽地回答老師傅們的問題,一次又一次,掌握了更多的東西,這是書本上沒有的,也是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。
質量人更要充滿質疑精神。剛走上技術質量專責的崗位時,科長讓我整理一下規程。于是,我對許多重點的工藝參數進行現場”標定“,也就是到現場地親眼看著是否可行。這一下,我發現了許多工藝參數形同虛設,如果按這些參數生產,肯定會有許多不合格;而以前許多人沒有注意,結果規程上寫的是一套,員工操作是另一套。改了以后,不僅理順了工藝,操作也依規而行,質量得到了提高,我也出了小名。
質量人更要敢于創新管理,出新點子解決問題。曾經遇到過幾個難題,看上去根本無解。一個產品生產合格率僅僅20%,難度可想而知。幾年里一直問題沒有解決。當時我只是畢業幾年的人,學術地位實在不高,比我地位高的公司有幾十個,輪不到我解決這個問題??墒?,好勝的我要挑戰這個難題,于是偷偷地記下了所有的生產參數,暗地里不斷地思考如何解決 。突然有一天我開竅了,想到了一個辦法,興沖沖地告訴公司權威人士,可是,最終石沉大海,沒有機會使用實驗。一等又是幾年。終于,機會降臨,我將新的方法結合其他人的創新付諸實施,合格率變成了100%。其實所謂創新也就是那么一點點,可是行了。
質量人在工作中,很大程度上是在不斷地”救火“,也就是解決問題。這個時候,意志不堅,心態不好可能會抱怨,也不預防,非得糾正??墒?,著火了,先撲滅吧,至于什么預防第一的以后再說吧。這個時候,需要質量人相信自己,敢為天下先,舍我其誰的個性。當一個所謂”天大的難題“落到質量人身上時,我一直認為是質量人的機遇。曾經一個很難處理的質量異議讓我處理,好吧,我去。結果皆大歡喜,即找到了問題根源,又讓顧客高興,這也許就是難題向勇者讓路的一個極端例子吧。還有一件事,質量管理講究全員參與,先進企業里據說QC小組盛行,可是我們企業里,QC活動一潭死水。公司先后安排幾個人出去學習如何推動,結果培訓之后,只帶回了培訓證書,并無實際動作。我本沒有機會出去培訓,
可是看了帶回的案例,決心要推動這件事。說干就干,部門一下子成立了三十多個QC小組,先任命組長,再安排三天的培訓,然后大家討論列幾十個課題。為了達到效果,制訂現金獎勵的政策(要是獎在工資本上,全交給夫人了,得不到,這你懂的,沒有積極性),分成幾等,開始時寫成成果就發錢,后來好的發錢。每年兩次,每次一季度一個周期。結果,兩年下來,QC四個階段十個步驟成了常識。其中一個幾年都無法解決的老大難質量問題,質量異議不斷,這次,每年降低近70%,兩年下來余下20%。成果還得了部級二等獎。哈哈。一舉多得。
解決質量問題難嗎?說難也難,說易也易,就看質量人的個性了,是嘴里高唱質量第一,實際毫無動作的假把式;還是,不斷學習新的管理辦法,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的真把式??葱袆?。很明顯,你行動了,你展示你的個性,展示你的能力,勇敢地撲向大火,采取各種辦法終于滅火了,結果,你成了質量高手,你成了公司離不開的管理專家,質量人的地位隨之提高,企業里開始流傳起這幫管質量的,還行,真做事。
然后,木秀于林,行出于眾,更加揮灑自如,更加得心應手,于是,從內心里喊出,我是質量人,我驕傲!
- 上一條信息:溝通管理
- 下一條信息:管理要看得見而非可視化